雕版印刷是中國出現最早的印刷形式,其發明的年代,歷史上說法不一。但是在唐朝中后期已有普遍使用?,F存韓國慶州博物館的唐朝早期印刷品《無垢凈光大陀羅尼經》的雕刻時間經專家學者推斷,認為刻印于公元702704年。
畫冊印刷廠步殼印刷分享什么是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是中國出現最早的印刷形式,其發明的年代,歷史上說法不一。但是在唐朝中后期已有普遍使用?,F存韓國慶州博物館的唐朝早期印刷品《無垢凈光大陀羅尼經》的雕刻時間經專家學者推斷,認為刻印于公元702704年。另一雕版印刷品是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現藏大英博物館),印制工藝非常精美,圖畫是由整塊版雕刻而成,或許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版畫。
揚州、杭州一帶是中國雕版印刷術的發源地,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選用紋理細密較硬質的木材,如棗木、梨木等。將木頭鋸成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把要印的字寫在薄而接近透明的紙上,有字的面貼在木板上,字便顯示成為反體,筆畫清晰可辨。再用刀一筆一畫地雕刻成陽文,把版面沒有字跡的部分削掉,使每個字的筆畫凸起在木板上。
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字體上涂上墨汁鋪上紙,用棕刷刷印然后將紙揭起,字跡留在了紙上,即成為印品。雕版印刷在雕刻版面時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后一經開印,就顯示出高效率高印刷量的優越性。但是,由于一套雕刻印版只能印一種書,出現錯誤也不易改正,印刷的數量最多只能達到幾百部,印版所占的面積和空間較大,易裂,不易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