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0世紀埃及的莎草紙是古代使用最廣的文字載體。古埃及人很早就發明了莎草紙,用紙莎草制成的書寫介質作為當時主要的書寫材料。以紙莎草紙為材料的卷軸,因無法折疊、不能正反書寫的缺點促成了另一種書籍形態—冊籍的誕生。
公司畫冊印刷西方書籍的發展
公元前30世紀埃及的莎草紙是古代使用最廣的文字載體。古埃及人很早就發明了莎草紙,用紙莎草制成的書寫介質作為當時主要的書寫材料。以紙莎草紙為材料的卷軸,因無法折疊、不能正反書寫的缺點促成了另一種書籍形態—冊籍的誕生。
在卷軸與冊籍兩種形態共處了兩三個世紀之后,冊籍取得了主要地位而這種新形態的變革則取決于羊皮紙這種材料的使用,羊皮紙使書籍更結實更易搬運,這種紙的特性促成了書籍行業的一度繁榮。中世紀時期的某些著作還裝飾有寶石、象牙等,甚至有的書籍被裝訂成鈴形而懸掛于腰間成為種裝飾。實際上,從冊籍的出現到印刷術的發明,中間歷經了一千多年,在這期間書籍已經獲得了完整的形式。
15世紀前后的歐洲,由于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手抄本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使歐洲的印刷術有了新的發展。古登堡是西方印刷史上一個革命性的人物。15世紀中葉,他在德國的美因茲造出了使用合金活字的印刷機,研制出了印刷用的印油和鑄字的字模,印出了歐洲第一部活字版的《圣經》。有人認為古登堡活字印刷的發明只不過是對于手抄本這一次形式的重復,而實際上古登堡改變了西方思想及傳播的歷史,使歐洲擺脫了中世紀手抄本時代,印刷業得以迅速發展。19世紀現代主義的藝術思潮沖擊著手工制書業,機械化的發展將手工書籍擠向邊緣。工業大革命后的批量生產使設計水平急劇下降。裁紙、切邊、壓印、縫合都能由機器來完成,這種生產的分工使書籍各部分失去了和諧,加上資本家追求利潤,書籍變得商品化,機械制書,藝術趣味寡淡。
19世紀末,被人們譽為現代書籍藝術的開拓者威廉·莫里斯提出藝術品手工制作才是最好的,機械化不可能實現手工藝術。他認為藝術不能只限在繪畫和雕塑里,還應該在生活里,主張消滅藝術和生活的界線,使生活藝術化。在他所倡導的工藝美術運動推動下,手工裝幀工藝又在英國勃發生機。他建立了設計到印刷的“凱姆斯科特”印刷廠,設計出最著名的古樸幽雅、強調手工藝特點又便于印刷的“戈爾登”美術字體。他的成就是不以商業為目的,而是為書籍愛好者設計精美的書籍、美觀的字體講究的版面、優質的油墨和紙張、漂亮的印刷和裝訂。莫斯喚醒了提高書籍的質量和責任感,意義是非常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