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由于漫長的封建社會束縛,書籍的生產和藝術表現一直處于緩慢發展的狀態。公元19世紀以后,中國開始采用歐洲的印刷技術,但發展緩慢,直到20世紀初,現代的機械化印刷術才取代了一千多年來的手工業印刷術的地位。
公司畫冊印刷書籍的形態
在中國,由于漫長的封建社會束縛,書籍的生產和藝術表現一直處于緩慢發展的狀態。公元19世紀以后,中國開始采用歐洲的印刷技術,但發展緩慢,直到20世紀初,現代的機械化印刷術才取代了一千多年來的手工業印刷術的地位。
由于現代印刷術的影響,書籍的形式和藝術風格發生了變化。書籍的紙張逐漸采用新聞紙、牛皮紙、銅版紙等,原來的單面印刷變為雙面印刷,文字也開始出現橫排。這樣,更有利于書籍生產和閱讀。
1919年五四運動以后,文化上出現了新的高潮,這一時期的書籍藝術也有了較大的發展。魯迅是中國現代書籍藝術的倡導者。他親自進行書籍設計介紹國外的書籍藝術,提倡新興木刻運動,為中國現代書籍設計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除封面外,魯迅先生還對版面、插圖、字體、紙張和裝訂有嚴格的要求。魯迅先生提出“天地要闊、插圖要精、紙張要好”。主張版面不要排得過滿過擠,不留一點空間,強調節奏、層次和版面的整體韻味。他自稱為自己是最早的“包邊黨”。魯迅先生不但對中國傳統書籍裝幀有精深的研究,同時也注意吸取國外的先進經驗。
因此,他設計的作品具有民族特色與時代風格相結合的特點。在魯迅先生的影響下,涌現出如陶元慶、豐子愷、陳之佛、司徒喬、龐薰琴等一大批學貫中西、極富文化素養的書籍設計藝術家,為讀者營造溫馨朦朧感。他們的研究與探索都為我國的書籍裝幀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公司畫冊印刷書籍的形態